ID卡与田村卡、欧特佳卡、IC卡、GPT卡等都是联机类电话卡大家族中的一员,ID是“感应”一词的英文“InDuctive”的缩写,在1988年由巴西工程师Ayres和Bardini等人发明并应用到卡式电话的技术产品,卡内埋入超微型线圈,每个线圈对应一个通话度数储值单位,使用时话机的读卡器读入线圈的有效度数,每用完一个储值单位就熔断一个线圈,直到用完全部储值为止,这决定了ID感应卡保密防伪性强的特点。巴西电信在为祝贺2002年法国巴黎国际卡展而发行的纪念卡,主题就是ID感应卡的工作原理公示图。
1995年我国太原市率先采用ID卡式公话系统,1997年山西全省开通ID卡式公话,发行使用ID电话卡。
太原
1995年山西省太原市引进了ID卡公话系统并发行一套四枚开通电话卡,其中两枚低值卡用于拨打国内(含市内)电话,两枚高值卡拨打国际电话。
太原ID开通卡,画面分别为中国巴西国旗,太原市景和长城风光,全套四枚,面值10、18、100、180元,低值两枚为国内电话卡,用于拨打市内和国内直拨电话,高值两枚为国际电话卡,用于拨打国际直拨电话,1995年12月发行。
山西
1997年山西省邮电管理局引进了ID卡式公话系统并推广到全省11个地市,发行了一枚以黄河壶口瀑布为主图的ID电话卡,全套一枚,编号SX1997-1,面值18元,在山西全省通过。山西省邮电管理局为了便于发行和结算管理,后期开始在黄河壶口瀑布ID卡背面均印上编号代码和对应的城市(地区)名,分别为:1太原、2大同、3阳泉、4长治、5晋城、6朔州、7忻州、8晋中、9吕梁、10临汾和11运城。(9吕梁尚未见过实物存世)
太原邮电器材在1996年前后曾与巴西合资成立广通公司生产ID卡式电话机产品,实际上话机均为在巴西生产,由广通公司贴上中文标签等。巴西公司在巴西生产完话机后使用生产测试卡对ID卡电话机进行检测,共发现ID话机检测卡八种。
反面为白色,面值6元,仅见一枚存世。
绿色文字,3元面值。
面值3元,裁切移位。
面值9元,裁切移位。
1994年在北京国际展览中心举办的背景电信展上日本田村、英国CPT等通信公司均带来各自的卡式公话系统产品现场演示推广。其中巴西Telebras Technology公司带来ID系统卡式电话机,并发行一款北京天坛图案的ID电话卡在展会上演示试用,其性能安全。制作成本低等特点受到国内电信代表团的关注。